如果一間公司的產品(物/事)要被購買
首先公司必須清楚了解消費者的『心』
因為消費者的內心運作關乎貴公司產品的銷量
在這裡所說的了解消費者之心並不是去了解消費者需求
而是指消費者在啟動購買的慾望時(意)
同時在當下的那顆心所運作的『過程』
而這『過程』就是貴公司『唯一也只能』去運作和努力的地方
我們稱這個『過程』叫做『知』(如何讓消費者認同)
換句話說,也就是
如何要讓消費者的『心』在動了『意』之後而立即能產生對貴公司有認同和受用的『知』
接著消費者透過『知』而將『意』準確地對準到貴公司的『物』

在這個過程裡,公司企業要努力的地方除了將產品做好外(基本)
其他的就是要建立該產品的『知』能與消費者的『意』給連結起來的工作

這個『知』並不是很深的學問或是知識
其實正好恰恰相反,它反而是充滿常識和富邏輯的
能精確講述如何建立『知』的兩位作者
在地球上恐怕只有 A. & J. 兩人而已

人類生活始終圍繞在經濟
經濟活動必有交易,交易必然有雙方
而雙方必然『感到受用』後而願意交易
受用就是雙方的心與雙方所欲買賣之事物的交互作用

若不『感』受用,交易必不成
故這個『感』即是心中的意念

或許可以借用『四句理』來說明之
正所謂
身之主宰便是心,心之所發便是意
意之本體便是知,意之所在便是物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研究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